香腸是以豬的腸衣灌入調好味的肉料干制而成,以其特有的色香味形等感官特征,而成為人們經常食用的主要肉制品,是佐酒和饋贈賓朋的佳品。然而在加工和貯藏過程中會喪失固有色澤,影響人們的食物感。本文介紹了食品色差儀在香腸色澤檢測中的應用。
香腸色澤不一致的原因:
1.原料肉的影響
灌制香腸的原料主要是瘦肉,如果原料肉中含有較多的結締組織、筋膜,或肥瘦比例不適等,都會影響肌肉色素蛋白的含量和分布狀況,致使香腸紅白不均或白色或多。
2.腸衣的影響
腸衣的質量和透明度也明顯的影響香腸的色澤,如腸衣透明度不強或透明不均,色澤不佳等,均灌不出理想色澤的香腸。
3.漂洗的影響
加工時,常進行原料肉漂洗和灌后濕腸沖洗。原料肉漂洗以除去淤血、血水、其它雜質以及部分脂肪成分,避免出現成品香腸的黑紅斑和脂肪發黃等現象。濕腸沖洗以除去附著其表面的污染物和糖份,改善香腸的直觀色澤,顯露出最佳的成色效果。如果杲漂洗不當,漂洗時間過長或水質不好,都能使香腸色澤的改變。
4.添加劑的影響
添加劑的種類和數量的不同,會使香腸呈現出不同的色澤。通常間的發色劑是硝酸鹽和亞硝酸鹽,助發色劑有維生素C和煙酰胺,著色劑紅曲色素等。這些設計的添加,或這是含量的不同,都會使香腸呈現出不同的顏色。
5.晾曬和烘烤的影響
日曬時間、通風程度、烘烤方法和烘烤溫度都是影響色澤的客觀因素。如在烘烤的過程中,溫度過高,會使脂肪融化,導致色澤變暗;如果溫度過低,會導致難以變干,引起色澤發黃等。
食品色差儀在香腸色澤檢測中的應用:
顏色是對肉制品進行感觀評價和建立質量指標的一個重要因素,人工進行目測的方法一般要花費很大的精力,而且由于一些人為的主觀因素,結果往往會存在一些偏差。另外一方面,肉制品的顏色還可以通過測定其色素的含量而決定,但這一方法不但耗時,而且需要大量的化學試劑。而用儀器測定的方法,比如色差儀,通過測定出CIE三刺激值(X,Y,Z)然后通過一系列的數學關系的轉換,把這些值轉換成易于表示成顏色的數值。比如L*,a*,b*(CIEL*a*b*表色系),這樣就可以獲得肉色的直觀的量化指標。
食品色差儀在測量香腸顏色時,一般采用的是CIELAB測量系統,其中,L*代表著明度,從明亮(L*=100)到黑暗(L*=0)之間變化;a*值表示顏色從綠色(-a*)到紅色(+a*)之間變化;而b*值表示顏色從黃色(+b*)到藍色(-b*)之間變化。使用該系統后,任意一種顏色都可在圖表上找到一個相對應的位置,而隨著L*、a*、b*及E*的變化,△L*、△a*、△b*及△E*隨之發生變化。
色差的表示為在3個方向△L*、△a*以及△b*的綜合差值,用△E*ab表示。△E*ab與△L*、△a*以及△b*之間的關系式如下:△E*ab=[(△L*)2+(△a*)2+(△b*)2]1/2。
上述表示顏色的3個參數L*、a*、b*和表示色差的3個參數△L*、△a*、△b*以及綜合色差指數△E*ab等均可以通過色差儀測量得出。當測定標準顏色樣板數據L*、a*、b*和設定的允許綜合色差指數△E*ab(允)相符時,即可快速測量并判定樣品顏色偏差。運用色差儀對肉制品的色澤進行測定的方法,可以排除人的主觀因素,從而使得測得的數據客觀直接,具有可信賴性。